close

由於有朋友反應我的小當家系列文章數怎麼停留在1遲遲沒有進展,有求必應那就來吧!

 

這道菜其實很簡單(篇幅有點長是因為多了我囉唆的叮嚀),算是我很早就從我老媽那學起來的媽媽味料理之一。我家餐桌上的下飯菜色一絕,就是一鍋好吃的滷肉!而且由於老媽作菜都是經驗老道憑感覺(有在注意媽媽煮菜的都知道),所以很多調味是難以量化的,不過個人口味不同,材料放得多少,滋味也會各有巧妙囉!

 

事前準備:
1. 帶皮後腿豬肉約一斤半(有帶點皮會滷出膠質),請肉攤老闆先幫忙切塊,還嫌太大塊的回家再自己切(不能切太小,滷起來會再縮小,我的習慣是切成約長寬5公分、厚度3公分左右,大約就好,不用太講究),稍微再把豬皮的毛用鑷子再拔除乾淨。

 

2. 蒜一把(大顆點的就用6.7顆,小顆的就來個10顆左右),稍沖洗一下用菜刀拍拍,再去頭去尾從很容易去皮了。

 

3. 薑,與蒜差不多等量,切大塊,用菜刀拍到稍裂,味道比較容易出來。

 

4. 蔥兩三支,切成長段(約10公分)。

 

5. 米酒、好醬油、水

 

好了,材料沒了,簡單easy。

 

料理開始:
1. 炒菜鍋不放油,直接把豬肉下鍋拌炒(不用太頻繁,防黏鍋翻動一下就好)、逼油(帶皮豬肉通常帶點油,這樣肉才不會澀),經過這程序把豬肉油脂逼出來、炒香,到表面看來稍微有點焦黃色(台語說是ㄅ一ㄚˋ甲恰恰)。

 

2. 蒜頭跟薑放入稍微拌炒到蒜薑的香氣出來。之後可移至小燉鍋繼續下列步驟,也可不用,看個人操作習慣方便為主。

 

3. 加入米酒(約肉量的三分之一,我這次大概倒半瓶多,老媽說酒放愈多愈香,有人滷肉完全不加水只用酒的,是比較香但也比較傷本),稍微煮滾一下。

 

4. 加入醬油。醬油真是門大學問,我老爸跟老媽就曾經為了醬油要用哪一牌爭執了一段時日...離題了,重點是選用味道香醇不死鹹的醬油真的很重要,而且醬油寧願加不夠、之後嚐味道慢慢再加,也不要一次失手倒太多變太鹹。通常滷肉滷一鍋一次是吃不完,每次加熱鍋裡的肉也會愈來愈鹹。我自己加的量大約是鍋鏟三到四匙就好(看顏色,差不多有咖啡色就對了,倒到變黑色那就倒太多了...)

 

5. 冰糖一小湯匙。這可是滷肉畫龍點睛的重點呢!加了糖、滷汁的味道會更好、滷肉色澤也會變漂亮,不過糖的功用是提味,不能喧賓奪主,所以不能加多。<另:要做成鍋燒肉的話,這裡的糖就可以再多加一湯匙,這樣收汁會收得比較濃稠,甜度會更高一點>

 

6. 加清水,直到滷汁蓋過肉(感覺量跟米酒差不多)。

 

7. 記得加蓋,中至大火到滷汁滾,滾後關小火繼續滷(維持滷汁會繼續滾的小火)。

 

8. 約半小時左右,把蔥加入(太早加蔥會太爛,但這裡加的蔥是不拿起來吃的),繼續加蓋滷到肉軟爛為止。想要吃滷大蔥的話,把蔥放下去滷的時間要更晚,約放下去滷10分鐘就可以先拿起來了。由於我家只有一般鍋子沒有悶燒鍋,這次滷肉大約滷了一小時多。

 

然後就,噹哴~~可以讓我多吃一碗飯的滷肉上桌!這次有記得拍照,不過拍食物的技術還需加強,心意有到就好!

滷肉

 

滷雞肉和滷牛肉會多了一道川燙去血水的步驟和一點點材料的不同,其他步驟大致相似。喔~我打字的時候,聞到我每次一弄料理手上就會有殘留一兩天洗不太去的料理香氣,我餓了:P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eamerl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